何-李氏--何鴻燊與李小龍家族譜
Login
Change Language
English
繁体中文
About PhpGedView
Welcome page
何-李氏--何鴻燊與李小龍家族譜
家譜來自於[何氏- 海南-晵基家族] 文件
海南-何启基 & 台山-鄺祖璠家族联谱 2023.11.4
Charts
Ancestry Chart
Circle Diagram
Compact Chart
Descendancy Chart
Family Book Chart
Hourglass Chart
Interactive Tree
Lifespan Chart
Pedigree Chart
Pedigree Map
Relationship Chart
Statistics
Timeline Chart
Lists
Branches
Families
Individuals
Place Hierarchy
Repositories
Shared Notes
Sources
Media Options
MultiMedia Objects
Anniversary Calendar
View Day
View Month
View Year
Reports
Ahnentafel Report
Birth Date and Place Report
Births, Deaths, Marriages
Cemetery Report
Death Date and Place Report
Descendancy Report
Expanded Relatives Report
Family Group Report
Individual Report
Marriage Date and Place Report
Pedigree Chart - Landscape
Pedigree Chart - Portrait
Relatives Report
Family Tree Clippings Cart
Search
General Search
Soundex Search
Advanced Search
PDF
Help
Help with this page
Help Contents
FAQ List
Search Help Text
Wiki Main Page
Wiki User's Guide
Technical help contact
Hide Contextual Help
BruceLi (I13)
小龍 "振藩" 李
Given Names:
小龍
Nickname:
振藩
Surname:
李
Romanized:
Bruce Li
Note:
李小龙,伟大的武术技击家,世界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鲁士(Bruce Lee)
乳名:细凤
籍贯: 中国-广东-顺德
生于: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于: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岁)
生肖:龙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三藩市积臣街医院)
近视:600度
身高:5尺7寸(1.71米)
体重:140磅
血型:O型
嗜好:练武,冥想,恰恰舞,阅读,哲学
肄业于香港喇沙书院
入门功夫:咏春拳
父亲:李海泉(李满船)(粤剧名丑)
母亲:何金棠(欧亚混血)
师父:叶问(咏春宗师)
姊姊:亚葛蕾丝、费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罗勃特
太太:莲达.爱美莉(Linda)
儿子:李国豪(拍摄电影中意外丧生)
女儿:李香凝(从影)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姐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所拍电影和电视剧:金门女(1940),富贵浮云(1948),梦里西施(1949),细路祥(1950),凌霄孤雁(1950),人之初(1951),苦海明灯(1953),母泪(1953),父之过(1953),千万人家(1953),危楼春晓(1953),爱(上集)(1955),爱(下集)(1955),孤星血泪(1955),守得云开见月明(1955),孤儿行等于苦命女(1955),儿女债(1955),许癫纳福(1955),早知当初我唔嫁(1956),雷雨(1957),甜姐儿(1957),人海孤鸿(1959),唐山大兄(1971),精武门(1972),猛龙过江(1972),龙争虎斗(1973),死亡游戏(1973),盲人追凶,打击恶魔党,可爱的女孩, 布朗蒂,青锋侠等。
害怕的东西:水
1961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7岁从影,13岁习武
关于李小龙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他父亲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不断丰富实战经验。赴美深造自创截拳道
由于害怕李小龙学坏,在他18岁那年,李小龙的父母决定送李小龙到美国留学。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进入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1964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全美空手道比赛,当时年仅24岁的李小龙横扫所有选手取得了桂冠。 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 李小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
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2年级期间,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 在振藩国术馆里,他认识了来学武术的医学院女学生莲达,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俩正式结婚。婚后,李小龙夫妇双双辍学,合力经营武术馆。
自从李小龙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之后,李小龙的名字便传遍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等电视台也请他表演腿法,中国功夫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他创办的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兴旺起来了。为了扩大影响,李小龙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并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国术馆的规模和设备不断完善,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如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他的“以武会友”的宗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涉足电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着世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龙接受香港嘉乐电影公司的邀请,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了两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唐山大兄》。该片预算只有10万美元,而且剧本也是边拍边写的,在这种情况下却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了300万港元。 继《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龙又拍摄了《精武门》,《精武门》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预算,引起更大的轰动。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特别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脚”和“地躺拳”和“双节棍”,令人赞不绝口。 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还与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 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游戏》的时候,由于药物过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3岁。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 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李小龙多才多艺,亦文亦武。他每当练功之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依然崇拜他。当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龙一生时,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
李小龙之死揭秘: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先生英年早逝已经有三是个年头,然而期暴毙之因却是近代一迷。在网上,以及在很多报刊杂志上面恐怕大家都会看到,李小龙的死只是死于药物过敏而已,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的事情。根据现代的报道来看,李小龙的死因已经是没有太多人的关注了,人们可能都已经淡忘了这些事情,迷迷糊糊只记得他死于药物过敏而已。但是翻开90年代的书刊《武魂》可以看到事实的真相。一九九三年四月纽约一盘录音带的播放才真正使得这一实际之谜终于得以大白于天下:
李小龙是被人谋杀的!然而谋杀李小龙的元凶竟然是身为美国亿万大亨的休•博比!
休•博比是当时美国金融界巨头,名震各国,拥有一个古老而富有的家族。在李小龙死后的第四天,即1973年7月25日,休•博比录制了此盘录音带,详尽披露了谋杀李小龙的原由和过程:
事件应从五十年代讲起。1958年11月底,18岁的李小龙在由香港开往美国旧金山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上偶然结实了休•博比的唯一的女儿珍妮特。刚满十八岁饿珍妮特自幼就任性无羁但却光彩照人,李小龙那古怪而自信的性格,勇武而凶猛的武技使得她竟然被神魂颠倒地喜欢上了这个东方人。
到达美国后,珍妮特便开始了对李小龙的追求,而李小龙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只是把珍妮特当作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旧金山到西雅图,珍妮特毅然从纽约的“宫殿”飞到李小龙所在的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然而李小龙对武术的执着和待人的冷漠,使得珍妮特含泪返回纽约。
四年后(1962年),正攻读医学硕士的珍妮特突然决定要出远门。休•博比先生也认为女儿只是和同学去迈阿密游玩,便不经意地答应了。事实上,珍妮特去了西雅图,旧情重燃的她仍然深爱着李小龙,并试图说服李小龙。李小龙忙于振藩武事的训练和应付来自各界的挑战,自然是不会听进珍妮特的话的。况且,武术对于李小龙而言,简直就是他的生命和所有的理想。
1963年6月的一天,珍妮特突然神秘地回到纽约的家中,并称已怀上了李小龙的孩子。但当珍妮特的哥哥迈克尔(当时已颇有名气的银行家)专程问及李小龙时,李小龙却对这件事情予以否认,并将已与艾琳达订婚之事告诉了他。这对于珍妮特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珍妮特患了精神病,住进了医院。1964年,珍妮特在家中喂婴儿吃奶,电视上转播着美国洛杉矶长堤举行的世界武术比赛,截拳道和李小龙的出现震惊了现场观众,更震惊了珍妮特和他的父亲休•博比。李小龙的自信成了现实:他成为令世界震惊的大英雄!然而就在比赛节目结束不久,珍妮特勒死小孩后也割脉自杀。悲痛欲绝的休•博比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李小龙必须死!
李小龙的日渐走红和成功,使得休•博比越发要除掉李小龙。迈克尔征得父亲同意,悄悄联合了黑手党准备对李小龙下手,结果狡猾的黑手党借此“洗钱”五千万美元,且趁机大加敲诈,迈克尔被激怒,声称要去自首,结果回家途中“车祸”丧生。丧女和丧子双重之痛愈发坚定了休•博比要杀掉李小龙的决心。不久,他找到了一位医术高超的脑血管专家,借助李小龙曾昏倒拍戏场的现象,一个阴险的计划实施了。
其实李小龙已患上了脑肿瘤,为了加速李小龙的死亡,休•博比和这位医学专家使用了一种导致血管爆裂的致死药物BMN(症状则与死亡一模一样)。计划顺利实施,不久,一代武星就这样流行般逝去了,休•博比也终于满意地笑了。(不知道大家看到“休•博比笑了”这一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滋味。请大家发表评论)
依休•博比要求,在休•博比死后,这盘录音带方公诸世人。一代功夫之王竟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不能不令我们扼腕太细。所幸的是,这一武林的世界之谜尚能得以大白于天下,也尚可慰藉众多的影迷和崇拜者了。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澄清对李小龙的误读
李香凝逐条列出她对事实的澄清,修正多年来外界对李小龙的部分误读,还涉及到众说纷纭的李小龙之死,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她作为女儿,在澄清真相时数次谈到澄清这些,是因为“不能违背李小龙的哲学”。部分“误读”如下:
1.李小龙从未跟依诺山度学双截棍。
“没错,许多文献里都提到我父亲向依诺山度学过双截棍,但是这不是事实。我父亲是自学双截棍的。我会尽快给你更准确的信息。”
2.李小龙从未经过西洋拳训练。大家说李小龙在上中学时体育课上的拳击练习。
“我认为我父亲从未在高中参加过拳击训练。”
3.李小龙从未与木村交过手,从未输给过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俩人练习,切磋武艺。”
4.原本讲述李小龙是在拍摄《死亡游戏》时去世的。
“我父亲刚刚开始拍《死亡游戏》时就停止了,并去拍摄《龙争虎斗》,也没有继续拍《死亡游戏》,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龙从未参加“长岛国际比赛”,也未得到过冠军,他仅仅是去表演。
“我父亲没有参加这些竞标赛(或任何竞标赛),因为在哲学上他认为这样比赛不符合武术的理念。他不相信搏击,因为真正的拳击是没有规则的。因此,他没有在这些比赛上做表演,也从未参加过比赛。因此,我认为最好不要表现他在任何竞标赛上表演,不管是用什么名字,因为这有悖于他的哲学。如果你要表现他参加比赛,那么就是梦幻般的。”
李小龙的十位师父
一、李海泉——太极拳
通常,人们都认为李小龙宗师的第一位武学老师是叶问宗师,但实际上他的启蒙老师却是他的父亲李海泉(LEE-HOI-CHUEN),因为李海泉作为粤艺明人,已修习太极拳几十年,有很深的造诣。李小龙自小好动,认为只要是拳便都能打斗,因此从几岁时便开始跟父亲学习太极拳,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练就是二十几年。从李小龙的武学笔记可以看出,太极在截拳道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些有关“太极”、“无极”、“阴阳”的理论更逐渐发展成为截拳道的核心理论,而太极图也成了截拳道的标志图。
所以说,尽管李小龙早年所学的太极拳未能为当年的“接头实践”带来什么直接的效果,但却为他在武学上的辉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术中有句谚语叫“十年太极不伤身,一年形意打死人”,太极拳的实战效果虽不像其它拳术那么明显,但它对人体的内在功力的锻炼却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个习武者通往武学顶峰的重要一环。
二、梁子鹏——内家拳
由于李小龙当时在街头打斗的需要,曾想放弃对太极拳的修炼,因为太极是一门慢功夫。但遭到了李海泉的反对,因为李海泉知道李小龙的性子太烈,而通过练习太极拳,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在李小龙逐渐放弃对太极拳的修炼,他只得想办法另辟途径来弥补。
李海泉此时想到了另一位武林前辈梁子鹏(LIANG-ZI-PENG),梁子鹏是专业武师,于武学有相当高深的造诣,尤精于内家拳法。他不仅精通太极拳与形意拳,还跟随另一位宗师陈子正学过鹰爪拳,并研习过六合八法拳。他曾经指导过李海泉练习太极拳,故而李海泉认为以梁先生的博学多才与高超拳艺必能慑服李小龙。但事情并没有李海泉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梁先生对李小龙在街头上的打斗劣迹早有耳闻,在当时保守的国术界,他还不想让这个不良少年毁坏自己的名声,但李海泉又是香港艺坛名人,故在不好推脱下,只好答应仅让李小龙来听他的理论课,事实上也仅是收他做一个挂名弟子。但梁先生深厚的武学修炼基础与拳理深深打动了李小龙,并由此明了太极拳等内家功夫的真正技击涵义,而这一切有都是李海泉未曾讲到的,而事实上李海泉教李小龙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亦并非让他去打架,而是修身、养性、健身。
这段时间,李小龙从梁师傅处学到了许多有关中国功夫的内家拳法与外家拳法的原理,而且李小龙当时虽未把这些拳理用笔记录下来,但却将之深深地印于自己的脑海中,为后来自己在武学上的巨大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梁师傅在给李小龙讲授拳理与纠正其太极动作的同时,还将李小龙从其它艺坛前辈处学来的那些并不系统、规范的拳术进行了归纳、斧正,使李小龙由此变“废”为宝。后来,李小龙在美国讲授武学时,亦常常提到梁子鹏师傅。
三、叶问——咏春拳
叶问老先生是广东佛山人,40年代后期因战争迁来香港,并开设拳馆专门教授咏春拳,是近代香港武坛德艺俱精且令人敬仰的一代武学名师,是香港武术界的领袖人物,更是咏春拳得以走向世界的首位功臣,因他于1949年开班授徒之前,咏春拳基本上是一种家庭式的教学方式,各位咏春高手只是将拳艺传于自己的子侄甚至族人,像如此大规模授艺,在咏春拳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李小龙则是在街战失利及受好友张卓庆(WILLIAM-CHEUNG)的影响而决定投入到咏春门下的。因为李小龙突然间感觉到张卓庆的技击犀利了许多,原因是他开始学习了咏春拳的缘故,所以在张卓庆的介绍下他亦正式拜入了叶问宗师的门下,而开始系统学习咏春拳。当然开明的叶问亦不反对李小龙继续练习太极拳,也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与别的拳派过招,相反他还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因为他知道一个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习武者只有在“讲手”或“实战”中,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强大自己。这一切,均对李小龙影响至深。
在很多时候虽然是由师兄黄淳梁(WONG-SHUN-LEUNG)代师授艺,但黄淳梁亦为一位咏春闯将,号称香港“讲手王”,他的性格又与小龙投缘,加上叶问十分喜爱聪明的小龙而传给了他很多咏春诀要,这一切均使小龙迅速成长为一位咏春高手。即使后来李小龙独创一门拳学而成为一代创派宗师,但他的截拳道仍未脱离咏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术仍与咏春基本类似,只是李小龙在咏春的技术上又进行了升华与改革而已。所以说,李小龙宗师后来功高盖世,而咏春拳对他的影响亦不可小觑,正所谓:“截拳道源自咏春拳,李小龙得益于黄淳梁”,黄淳梁作为李小龙的授业师兄,李小龙的大多数咏春技术均由他所教。
叶问与黄淳梁对李小龙6年的深刻教询,使他由一个巷战者而过渡为真正的武术高手,当然这亦是李小龙后来能成为大家的一个必然的前提。李小龙是世界一流的功夫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明贯香江的咏春闯将。李小龙后来在世界武坛上的辉煌成功,也为咏春拳的世界性传播作出了虽为间接但却实际的极大的贡献。
四、陈师傅——蔡李佛拳
在李小龙的截拳道的26个精华元素中,其中一项就是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是一种广东名拳,虽然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省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流行却相当广泛,而对于想靠武术扬名立万的李小龙来讲,没有理由不去学习这一大武学名宗,这种与咏春拳有着同样实战价值的,在香港算是最大的一个门派的崇尚实战的拳术。
谈起李小龙对蔡李佛拳的学习,还需讲到一个故事。一次李小龙正赴一个朋友的约会,但他发现路边的草坪上有一位老人在教三位年轻人练习拳法,此时小龙不仅手痒,且口也闲不住,便说他们的动作太大、太花俏,在真正的打斗中不一定能用得上,在以往的讲手中从未尝过败迹的李小龙,当然瞧不起其它习武者。惟令小龙意想不到的是,三位年轻人没出声,那位老人倒先让他过去试试,这正合李小龙的心意,但一交手李小龙便被震惊了,因为李小龙尚未反应过来即被击中了,但他此时还认为是自己尚未准备好才被突然击中的。于是双方约定再战,结果这一次李小龙输得更惨,因为他差一点被那位老人击倒,这下他不得不心服口服了。事实上李小龙的功夫虽胜过三位年轻人,却远非老人家的对手,因为他来香港定居之前亦是内地一位久经战阵的武坛名师,现在是来港安享晚年的,故并不打算开馆授徒,但却经不住小龙的再三恳求,只得答应收他为徒,但首先要李小龙答应他一个条件,即不得对外说出自己的姓名。而老人能答应收自己为徒,小龙已是高兴万分,自然会答应恩师的要求。
五、邵汉生——节拳
邵汉生(SHAO-HAN-SHENG)师傅是李小龙武坛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的北派功夫老师,因为邵师傅亦为一名节拳(JIT-KUNE)名家,对多种北派拳术均有极高的造诣,在来香港之前,便已精通罗汉拳、螳螂拳,后加入精武体育会,又学会了潭腿(TAM-TUEI,又叫精武潭腿,属于精武体育会中的基础性拳法)等拳法,并因拳艺超卓而留会任教,后移民至香港九龙城,边教人打功夫边从事影艺事业。李小龙是在离港赴美前不久才去跟邵师傅学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到美国后别无所长,而只有武术方面可以勉强说得过去,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这一技术特长,他才通过父亲的介绍去跟邵师傅学艺的,这时他虽尚未打算到美国后以武谋生,但武术确已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
李小龙虽然跟邵师傅以“舞”换“武”,但也是在投入邵师傅门下后才开始教邵师傅学习跳舞的,而且邵师傅与李海泉同为香港演艺界名人,同时他们的交情也颇为深厚,所以作为世侄辈,李小龙尊称他为“四叔”。当然他也学到了一些同门师兄弟所无法学到的节拳之关键技术,因为邵师傅对他的教授实际上是属于“家庭私人式”的教学。而且,邵师傅这时教给他的功夫便是我们在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上看到他的疾如风、快如电的精彩的表演,尤其是他的连环飞踢的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被誉为“致命的芭蕾”。
邵师傅是少有的几位一直与小龙保持良好关系的香港艺坛元老之一,所以即使当小龙到美国发展后,仍经常与邵师傅通信,用以交换习武上的心得,并曾打算让邵师傅到美国武坛发展。每当小龙回港省亲时,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叶问的拳馆之外,便是邵师傅的家中,去接受邵师傅的单独指导。由于邵师傅为人和气而不摆架子,所以在很多餐馆都留下了小龙同他一起喝茶与论武的身影,此外,在小龙回港拍片前夕,邵师傅亦曾竭力为他奔走引线,为他争取上镜的机会。重要的是,他在武道上对小龙的传授,打破了小龙原有的功夫框架,使小龙的功夫与技术更趋实用。说到此,人们也就知道为何红透半边天的小龙会对过气艺员邵师傅毕恭毕敬。
六、艾得.帕克——“肯波”流空手道
艾得.帕克(ED-PARKER),在美国武坛被称为“美国空手道之父”,是空手道运动在美国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肯波”流空手道(KENPO-KARATE)的创始人。李小龙经朋友介绍与他认识之后,亦迅速与这位著名空手道教育家成为好友,并由此开始互通所学,李小龙向他讲解以咏春为主的中国武术,艾得.帕克则将自己的格斗精技介绍给李小龙,使李小龙切切实实地受到了空手道这门格斗艺术的高深内函。尤其是艾得.帕克的功夫是脱胎于传统空手道的新型格斗技艺,所以它的改革与发展对李小龙的影响相当大,也使李小龙由此认识到一点:“拳术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李小龙由艾得.帕克的讲解,不仅了解到了空手道的优点,更具体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当然,以艾得.帕克的身份、地位、造诣来讲授空手道,堪称无人可以匹配,李小龙也曾从艾得.帕克大师处间接学习过空手道。
七、严镜海——肌力训练
严镜海(JAMES-YIMM-LEE,亦即詹姆斯.严.李)虽为李小龙的学生,但他对于李小龙在武术上的成功,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严镜海在投入到李小龙门下之前,便已是一位传统武术方面的高手,并精于多种拳法及擅长“铁沙掌”功夫,然他对李小龙最大的贡献乃是把自己的一套肌力训练方法教给李小龙,因为他本身便曾是一位举重运动员,于肌肉训练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当然李小龙对严镜海所教的技术亦如获至宝,而依法苦练不辍,使本身便已强健的肌肉变得更加发达,抗击力亦更强,爆发力亦更为凶猛。所以说,如果没有严镜海的帮助,就不可能有李小龙那强劲、威猛的身手及铁铸般强硬的身体。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和惊人的爆发力,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神威和气势。对此,李小龙亦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的身体不够强壮,你便不能进行剧烈的搏击。”
严镜海不仅是一个健身方面的专家与传统武学方面的高手,同时还是一位精巧的机械制造师,因为他曾凭着高超的焊接与机械制造技术为李小龙制造了许多实用的训练设备,使李小龙训练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同时,他更协助李小龙在奥克兰建立了新的“振藩国术馆(JUN-FAN-GUNG-FU-INSTITUTE),当然,经他的引见,李小龙亦得以认识了艾得.帕克及肯尼.拉贝尔等美国武坛的重量级人物。
八、肯尼.拉贝尔——柔术
肯尼.拉贝尔(GENE-LEBLL)在美国武坛号称“柔术之父”,作为“黑带群英殿”中“导师奖”的多次获得者,李小龙不仅跟他学习过柔术,就连查克.罗礼士(CHUCK-NORRIS)与“喷射机”宾尼(BENNY)也曾跟他学过柔术。
在李小龙刚到美国发展之时,肯尼.拉贝尔便早已名闻全球,他不仅获得过多次各种柔术与格斗比赛的冠军,而且还因摩托车特技过人而被誉为“飞车手”,当然李小龙所跟他学习的主要内容为“锁制技术”。不过,从小就喜欢骑摩托车的李小龙自然免不了向他讨教此种可用作电影表演的特技技术。最为重要的是,拉贝尔曾向李小龙倾囊相授了自己的柔术技术,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李小龙的格斗技系统,因为我们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种踢、打、摔、锁并用的立体式无限制的拳道,而其中的“摔”与“锁”技术除了李小龙曾从中国武术中汲取了一些有用的技巧之外,相当一部分的精华动作便直接来自于肯尼.拉贝尔。所以说,早在当今的一些截拳道研修者回过头来学习格雷西柔术或其它一些综合性格斗技之时,殊不知早在30多年前,李小龙宗师便已在肯尼.拉贝尔的指导下面掌握了此类武技,只是当今的一些截拳道研究者对正宗的截拳道知之甚少而不了解罢了。
1997年,美国武术界在为肯尼.拉贝尔祝寿时,他突然说了这样一番具有震撼性的话:“在我的62年武术与柔术生涯中,李小龙是真正的无敌斗士,尤其是他那双可将人锁制得无法动弹的双臂,若以身材比例而言,其力量与威力确为我平生未见。
九、李峻九——跆拳道
李俊九(JHOON-GOO-RHEE),曾两次入选“黑带群英殿”,并以曾向美国国会议员传授过跆拳道及自卫术而闻名,为美国武坛跆拳道界之定级领袖人物,有“美国跆拳道之父”之美称。
李小龙与李俊九的相识是1964年艾得.帕克举办的长堤空手道大赛上,当然他们两人都是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去出席的,那一年李俊九32岁,大于李小龙将近10岁。但李小龙的精彩表演却深深地震撼了李俊九,从那时候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常常互相拜访、互相交流。李俊九不但学习了李小龙的立体式攻击打法,且同时将自己修炼了多年的腿法心得教给了李小龙,从而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了李小龙当时的武道系统,尤其是在高踢法方面,更使李小龙获益良多。至于李小龙经常在一些公众场合所表演的“脚断木板”之技,便得自于李俊九;还有腾空飞踢技术,更有赖于李俊九的指点。因为作为世界一流的跆拳道大师,由李俊九讲述腿法,最具权威性。
作为李小龙最亲密的朋友与训练伙伴,李小龙在生前还给他写过几十封信,如今这些信也已被李俊九整理成书,从而成为研究李小龙当时的思想与武道技术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在李小龙去世后的20多年,李俊九一直都是李家的好朋友。
十、丹.伊鲁山度——菲律宾武功
作为李小龙宗师亦师、亦友、亦徒的丹.伊鲁山度(DAN-INOSANTO),20多年来他确把自己从宗师那里学到的武道艺术都源源不断地传授给了别人,他为实现宗师的未竟事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亦曾四度入选“黑带群英殿”。
他与李小龙的认识也是在1964年的长堤空手道大赛上。那时他还是举办者艾得.帕克手下的一名高级助理,他亦是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去进行表演的。那时他在美国武坛已相当有名,尤精于双节棍与短棍,不过他亦为李小龙的精湛拳艺及独到的见解所折服,而甘愿投入到对方门下并以弟子自居,同时他亦把自己多年来的修炼心得与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李小龙,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了李小龙的格斗技系统。尤其在武器训练方面,伊鲁山度的棍法技术更一度填补了李小龙的振藩功夫在这方面的空白。后来,李小龙为了提高自己的影片的影响力,便邀请伊鲁山度出演了《死亡游戏》这一功夫片巨作,片中的激烈的双节棍及短棍对打已成为功夫片“经典中的经典”。
当然,在李小龙生前,伊鲁山度作为其最高级别的助教,还承担了李小龙在洛杉矶的拳馆中的大多数的教学任务,而使李小龙得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艺及进一步去改进与提升截拳道。谈到截拳道的创立与发展,丹.伊鲁山度功不可没。
李小龙宗师终其一生之精力而涉猎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武术流派,其中亦包括泰国拳、法国拳术、古希腊格斗术、西洋摔跤、西洋剑术、日本合气道、韩国合气道等著名格斗术,并深入钻研,且融会贯通,并最终以武入哲,而树起了世界功夫丛林之中的令人无法逾越的丰碑—截拳道。
Gender:
Male
Birth:
27 November 1940
-- 三藩市积臣街医院
Death:
20 July 1973
(Age 32)
Options for individual
Charts
Ancestry Chart
Circle Diagram
Compact Chart
Descendancy Chart
Family Book Chart
Hourglass Chart
Interactive Tree
Lifespan Chart
Pedigree Chart
Pedigree Map
Statistics
Timeline Chart
Lists
Branches
Families
Individuals
Reports
Ahnentafel Report
Descendancy Report
Expanded Relatives Report
Individual Report
Pedigree Chart - Landscape
Pedigree Chart - Portrait
Relatives Report
Other
View GEDCOM Record
Add to Clippings Cart
Personal Facts and Details
Notes
Sources
Media
Album
Close Relatives
Tree
Research Assistant
Map
ALL
Personal Facts and Details
Events of close relatives
Birth
27 November 1940
三藩市积臣街医院
Death
20 July 1973
(Age 32)
Last Change
9 September 2007
-
17:54:28
View Details for ...
Parents Family
(F5)
Father
Parents
(Unknown)
Hai quanLi
-
Mother
Parents
Gan tangHe
(未知) 佚姓
Ai yuHe
-
BruceLi
1940 - 1973
Immediate Family
(F6)
Wife
Parents
(Unknown)
Linda
-
Notes
Sources
There are no Source citations for this individual.
Media
Research Assistant
There are no research logs attached to this individual.
Map
GoogleMap module disabled
Album